在千年古都西安,从“八水绕长安”带来的富饶繁盛,到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过往,也滋润着这座城市的土地。
近日,在高新管委会官网上,正式曝光西安高新区沣惠绿道详细规划。这条28千米全线夜光走廊,将成为代表西安国际形象的绿色名片。
▲沣惠渠渠首的仪祉湖 | 陈信宏 摄
关中平原号称“陆海”、“天府”之地。战国末期,在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可谓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但是,著名水利学家、中国现代水利事业创始人李仪祉在担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期间,对陕西省自公元前1136年到公元1912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做了一次详尽调查,结果发现陕西每隔十年必遇一次严重旱灾。为了根治灾害,保障人民生活,从1927年起,李仪祉先后亲自设计或指导建设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黑惠渠、沣惠渠、漆惠渠、灞惠渠、涝惠渠等,合在一起并称“关中八惠渠”,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水利工程之冠,闻名海内外。
“关中八惠”之一的沣惠渠,1941年7月开始动工建设,1943年5月,渠首大坝竣工,1947年5月,沣惠渠灌区建成,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安市最大的自流灌区。
灌区南起鄠邑区秦渡镇,北临渭河,西靠沣河,东到灞河,设施灌溉面积21.35万亩。长期以来,沣惠渠灌区被两岸群众亲切地誉为“西安粮仓”和“渔业发展之基”。
▲ 沣惠渠建设时的火热场景 | 图源网络
时代发展的浪潮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冲刷和改变着许多东西。
由于沿岸长期毁田挖沙,致使沣河东岸与沣惠渠两岸的500亩良田变成满目疮痍的水滩,造成沣惠渠悬空。
20世纪90年代起,西安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沣河沿岸的造纸厂、面粉厂、化工厂林立,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沣河,沣惠渠水污染严重,一度沦为“臭水沟”“排污渠”,成为西安市城市环境中一处显眼的伤疤。
从2002年开始,西安市全面治理造纸行业,沣河沿线排污企业逐渐被取缔关停,灌区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2012年,位于沣惠渠渠首,以李仪祉先生名字命名的“仪祉湖”主体工程完成蓄水,往日杂草丛生、气味难闻、垃圾成堆的渠道实现了“脱胎换骨”,成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一片湿地。
当时的报道说,根据新规划,将从灌区48.3公里的骨干渠道以北继续延伸,修建40余公里的供水渠,沿线打造绿色景观带,使沣河水沿百里供水渠走进昆明池湖、汉城湖。
▲ 规划位置
今年以来,作为西安市西北郊唯一可将地表水自流引入市区的沣惠渠再次迎来改造。
7月份,西安高新区“掌舵者”钟洪江说,“要以国际化标准做好沣惠渠水生态廊道项目,充分发挥沣惠渠水系与绿地的生态资源,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最美城区。”
8月26日,高新区对外宣布,正式启动沣惠绿道建设工程,在沣惠渠沿岸打造复合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
前几日,西安高新区规划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沣惠绿道规划方案,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公示。
规划方案显示,沣惠渠绿道设计范围涉及渠首段1.16公里、西安国际社区段5公里、软件新城段6.81公里、鱼化片区段1.56公里、多彩草滩段6.42公里及洨河段7公里六个区段,全段共28公里。
▲ 设计范围
根据规划,构建林、花、夜、田、水、画道六大特色,近期改造和远期改造相结合,依据渠道区域特色,形成“一廊、三片、六段、多点”规划结构。
一廊:沣惠渠水生态廊道;三片:渠道串联的“鱼化片区、细柳片区、兴隆片区”三大流域片区;六段:绿道以六个不同主题建设;多点:多个景观节点包括:仪祉湖、洨河生态公园、云水公园、国际风情水街、秦镇、沣河湿地公园、草滩公园、鱼化商业水街、鱼化寨遗址、昆明池遗址、府君庙等。
绿道近期亮化策略:依据沿线区域特色,分别以“森林元素”、“禾稻元素”、“国际地标建筑元素”、“花草元素”、“科创元素”、“仰韶文化图样元素”作为绿道主题,将夜光元素植入绿道材料中,打造西安第一条滨河夜光绿道,形成全线夜光特色走廊。
远期将根据《沣惠渠水利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沣惠渠进行断面改造设计。搭配特色主题植物,打造“森林氧吧、自然田园、鲜花绿道、多彩草滩、多彩树廊、彩叶花廊”形成 6大植物主题绿道线。
另外,高新区结合自身文化资源,实行文化策略,提倡以道载文,以串联文化珍珠,演绎精神文化。整合沣惠渠两岸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鱼化、漳浒、细柳及兴隆四个片区现状,提炼各片区的特色文化。以绿道串联文化,使绿道成为文化载体和展现舞台,进一步强化绿道的人文底蕴。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篇《上林赋》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八条河流围绕着长安城的生态盛景,而此后也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2012年7月,西安首次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22年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
从“绕”到“润”,一字之差,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绕”是对环境的单纯描写,而“润”则更是滋润城市、惠泽百姓。
如今的西安,初步形成了“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而有着70多年历史的沣惠渠打造集“生态体验、市民休闲、运动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将成为代表西安国际形象的绿色名片和国内绿道建设的典范。
“如果‘八水润西安’能成功建设西安的城市生态,那么它将为北方城市树立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榜样,”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我常说,过去八水绕西安,但是八水进不了西安,现在是八水穿西安,水在城中,城在水间,西安未来不仅是著名的古都,还会是中国北方最美丽的城市。”
▲“八水润长安”| 图源凤凰网
“天下风光何处好?八水三川,自古长安道。”这是八百年前,“长春真人”丘处机行在去往长安的陌路上发出的感叹。
碧水、青山、蓝天,一幅美丽西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水和谐、水韵古都、八水润长安,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阔步走来。